01:59:00
EKDV-282 - 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《悯农》,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深切同情和敬意。原文中的“锄禾日当午”意指农夫在酷热的阳光下辛勤地锄地,“汗滴禾下土”则形容汗水不断地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上。第三句“谁知盘中餐”,则是感叹人们往往不知道碗中的食物是如何辛苦种植和收获的。最后一句“粒粒皆辛苦”,强调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,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。这首诗通过简朴而真挚的语言,教育人们要珍惜粮食,感恩农民的辛勤付出,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。 这首诗巧妙地利用了“耕种”(锄禾)和“收获”(盘中餐)两个阶段的对比,来强调粮食的来之不易。诗人通过这种对比,有效地传达了珍惜粮食、尊重劳动者的思想。同时,诗中的语言非常平实、易懂,使得这首诗在民间广为流传,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。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,也蕴含了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思考。它告诫人们不要浪费食物,要懂得食物的珍贵,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汗水和辛劳。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,提醒我们保持对食物的敬畏和对劳动者的尊重。 此外,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。在古代,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,农民是社会的基石。因此,对农民的尊重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,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。这首诗通过艺术的形式,传达了这些深刻的思想,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。 总之,李绅的《悯农》不仅仅是一首诗,它更是一种道德教育,一种呼吁人们珍惜资源、尊重劳动者的文化符号。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,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此外,这首诗也被改编成了歌曲和戏剧,广为传唱和表演,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。它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,使得它能够跨越时代,依然能够引起
2012年12月13日